查看原文
其他

“嗝嗝孩子”变形记 | 他的“抽动诊”是如何消失的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嗝嗝孩子”变形记


文/曾燕燕


2018年10月12日,一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风靡全国,也让大家知道了有一种病让主角控制不住自己隔几分钟就会打嗝,让她找工作受阻,生活受到很大困扰。而我就有这样一个“嗝嗝孩子”,他不但会隔几分钟就要打嗝,他还会控制不住自己默默流泪,掐自己,甚至还会拿笔戳自己的头,用头去碰桌子、碰墙……



   我的“嗝嗝孩子 ”                           


我的“嗝嗝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是在2017年8月。五年级开学前,他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我孩子得了抽动症,彼时的我对抽动症毫无所知,没有在意。


2017年9月底的一堂课上,他对我们课堂上的一次微辩论——“打游戏是好还是坏”有自己的理解,课后特意来找我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给他当小老师的机会,他通过一周的准备,精心制作了课件,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演讲,为此我在公众号上写下来《静听花开的声音》一文。我以为孩子的抽动症对他的影响是不大的,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发展让我始料未及。


2017年10月孩子感冒了,在家里休息了一周再到学校的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来就沉默的他更不爱说话了;每次作业书写极其潦草;很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一闹矛盾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自己一个人默默流泪,甚至在科学实验室的角落里摔自己的眼镜,用头撞墙。


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对抽动症有了一点点的了解,原来,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内心敏感,都是他抽动症的表现,孩子发病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首先通知孩子的妈妈告知她在学校发生的一切,请妈妈赶到学校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并请妈妈尽快安排孩子去看医生。


家长告知我心理医生不好预约,没能挂到号。后来我才知道,开学的时候,家长虽然如实告知了我孩子患抽动症的病情,但是隐瞒了他们在孩子感冒的时候给孩子停服了药,因为这样的药对孩子有副作用。心理医生不好预约也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孩子有心理问题,我发现孩子爸爸妈妈在孩子生病这件事情上没有正确对待。数次面对面交流,爸爸妈妈终于认识到孩子生病了,不能贸然停药,要积极给予治疗和关爱。家长终于在12月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并返给学校病历存档。


2018年3月开学,他再次走进教室,跟2017年完全不同了。孩子生理上也慢慢发生变化,他开始打嗝,一两分钟一次,一次长达几分钟,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每天在教室里他就是趴着,一不顺心就给妈妈打电话。后来,妈妈把电话回收了,不顺心了他就打自己,把桌子推倒在地上,用桌子碰书柜;使劲推窗户……   



一次,他玩剪刀,我想起他用笔戳自己的经历就请他把剪刀收进书包。他不听,我就拿走了。他便开始用笔戳自己,把笔给他拿走,他就拿拳头打我,并且把装满书的袋子从窗户扔了出去,吓得同学们赶紧关窗户。我立即捏着他的手,并打电话告知他妈妈,在校门外的妈妈强行带他走时,他顺手拿起一本书扔向我,打中了前排的同学。



变形始末


无数次跟家长沟通都没有效果之后,我开始思考:孩子的问题真的仅仅是生理的原因吗?跟家长有关系吗?孩子今后在学校里的学习怎么办?


首先,我在班级里告知全班同学“嗝嗝孩子”生病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们要理解他。我请他的好朋友跟他一起坐,关心他,照顾他。


我又一边跟家长沟通,一边告知科任老师孩子的病情,请科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去刺激他,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释放自己。


最后,我跟学校德育处汇报了孩子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待孩子病情的态度,德育处迅速与心理老师取得联系,请学校心理老师跟进了解孩子平常上课的情况,并为孩子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档案。


五年级上期期末监测,他做完了阅读题开始玩耍,作文一个字未写,监测结束,我带着他到办公室,安抚了他几句,他二十分钟完成了一篇漂亮的作文,我发现孩子的病情远比我想象中严重。


看着孩子这样的变化,我开始查阅资料了解抽动症,我上网查阅资料并在周末用了半天时间去书店看书,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我才知道抽动症是永远治不好的病,孩子只能在各种有效的治疗配合下有些许好转。


我发现,人们爱把抽动症孩子叫做上帝偏爱的天使,是的,我的“嗝嗝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他做作业非常积极,经常第一个完成作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可以非常认真地练习写字;他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他热爱航模;他热爱阅读……     

     

从此我开始每天通过QQ跟孩子妈妈交流孩子情况,给孩子妈妈做工作告知她要鼓励孩子,每天与孩子交流找到一个优点。每周跟孩子妈妈或者爸爸至少一次面谈,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在数月的交流中,妈妈终于认识了孩子在生理、心理跟其他孩子不一,但是这不影响老师和同学对孩子的关爱,爸爸妈妈也开始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


爸爸妈妈知道老师和同学都不歧视孩子,爱孩子,于是开始了陪同学习,在妈妈的陪同下,孩子终于不再无缘无故发脾气,虽然他打嗝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在他控制不住的时候,我教妈妈轻轻抚摸孩子的背部,并且递上温水转移注意力。


一个月的陪同,孩子基本不会再跟同学发生冲突,没有再推桌子、撞头等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发生,孩子不由自主打嗝的情况也减弱了不少。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结束,孩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获得了A等的好成绩。


暑假,我推荐妈妈继续阅读经典;走进影院观赏优秀电影;走到户外多参加体育锻炼;尽量做一些三到五天的小旅游。妈妈也按照我的建议做了并随时跟我们分享孩子的变化。




尾声



2018年9月,孩子已经不用妈妈陪同学习了,在开学初的“师生”结对工作中,他还荣幸地成为了小老师。开学两个半月了,我的“嗝嗝孩子”也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小老师,帮着其他同学成长。


2018年11月,我们参加百班千人全国共读计划,阅读《达尔文女孩》这本书时完成了一个创意作业——总结自己的2018年,他写了自己这一年的变化,让我泪流满面。当即告诉他,他已经获得两个比赛名额中的一个,孩子恭恭敬敬地给我敬了个礼,这篇真情流露的文章最后获得全国一等奖附孩子全文)。

我的2018 年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2018转眼就接近尾声,在这个对我来说特殊的一年,我成长了。


记得2017年的下半年,我们班刚开始第一次的“百千”阅读,同学们都兴致盎然,而我却不同,那天我情绪特别不好,刚和同学发生冲突,在拍合影时,我的眼泪缓缓而下。而这,才是我情绪低落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情绪就像那火山一样爆发了--考试没考好就撕卷子、心情不好还破坏学校的花坛……


同学们都提心吊胆的面对我,随时都提防着我,害怕我又发脾气,老师也担心我。大家都千方百计想让我好起来,可都无济于事。我仍旧一次又一次的爆发,最后妈妈只好把我接回了家,让我暂时休学。


渐渐地,时间的巨轮带我来到了2018,在五年级下期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如气球,吹着吹着就爆了。学校对我也很担心,便把妈妈请到学校外,只要我一爆发就来安慰我,渐渐地,妈妈从大门外到大门内,从大门内到和我一起坐,我的情绪慢慢地有了好转。学校领导和老师针对我这种情况,经常找我谈心,让同学们对我宽容,和我愉快的玩耍、交流。在家里,爸爸妈妈常鼓励我,爸爸还特意给我买了一个不倒翁,我心情愤闷时可以狠狠击打,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也常带我出去游玩、散心、看电影……


一个暑假的时间,我感觉我脱胎换骨了,不仅情绪好了很多,学习也大大提高,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我也会冷静思考,不伤害自己。爸爸妈妈也对我放心了很多。


这个2018虽然挫折,而它却让我看见了前面的路。我要感谢2018和我的父母、老师,谢谢您们!


这一年,我的“嗝嗝孩子”长大了,虽然偶尔在课堂上还有他控制不住的打嗝声,其他的孩子都不会注意到这些,他们也知道,我的“嗝嗝孩子”真的长大了!



作者:曾燕燕


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少年队辅导员,区优秀科研工作者。获成都市一线教师讲述教改小故事一等奖,并现场讲述;编导音乐剧《丑小鸭》获全国一等奖;带领42名队员创建动感中队,获得全国优秀动感中队。喜欢把跟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写在微信个人公众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为孩子们记录下成长的瞬间。


关于“嗝嗝老师”的阅读链接:1.《嗝嗝老师》: 问题学生的"逆袭"之旅|光影笔记2.观影|如果爱有表情,那一定是微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